标签: 64

新一季《浪姐》又开播了,看完几期之后不得不再次感叹:真人秀,真人秀,果然比的是人格,而不是技能啊!
所以从一公被吐槽到二公的陈德容姐姐,大家真的不是嫌弃你唱跳不行,或者说这不是主要的槽点。



那么多姐姐里,外行多了去了,顶锅盖说一句,到了做奶奶年纪的叶童和邓萃雯唱得跳得也不咋样,她们也是做了大半辈子演员,不擅长歌舞,而且因为年龄更大,体力和肢体灵活度大概率比刚刚五十出头的陈德容还要差一些,可怎么被喷的不是她们呢?
原因就俩;
1、叶童和邓萃雯,都有与年龄匹配的担当,不闹情绪就是练,甚至还能腾出手来安慰其他队员,再顺便分享下自己的成长小心得;
2、代入到同组队员的位置,相处愉快无负担,大可专注于练习本身,而不必绞尽脑汁去思考怎么样去哄另外一个人、如何让团队关系更和谐。
总而言之,不论舞台效果如何,当你是一个双脚扎扎实实站在地上的大人,那么不论被远观还是近瞧,看起来都那么如沐春风。



而陈德容老师呢,她真的好像一个手足无措的小女孩哎,把旁边的吴宣仪和VaVa都衬得成熟了好几分。
尤其是二公这一趴。
一公时,我的观感还更偏向于“老前辈遇到新业务没自信,又放不下架子抹不开脸”,而到了二公这一次,可以说是baby属性尽显,她不只是偶像包袱重,倒像是对开垦未知荒漠这件事毫无经验。
她在闹情绪的时候提到的两个重点:第一,太难了,从小到大没遇到过这么难的东西;第二,没有人同理我,我好孤独。
连起来——一个人面对这么大的挑战,我好怕怕。



经历过金融危机情感风波又重振旗鼓、终迎来事业第二春的邓萃雯不可能这个样子。
经历过异地求生语言不通、后来还被黑帮绑架的刘嘉玲也不可能这样。
所以要说五十岁的陈德容问题出在哪里?可能真的就是太顺了,顺到几乎没被撂地上独自挣扎求生过。
而她人生顺遂的密码来自两个字——“美貌”。
从陈德容的人生履历,你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什么叫作最大化地吃尽美貌红利,或者说以年轻貌美作为杠杆,可以撬动出何等量级的丰厚回馈。



以美貌为支点,撬动开挂人生
据说9岁那年,父母带她去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老板看照片太靓了,于是将其挂在门口橱窗招揽顾客。
然后你猜怎么着,星探看到了,于是通过照相馆老板联系到了陈德容父母,自此她便陆陆续续拍了许多广告。
恰逢日本资生堂想进驻台湾市场,新推出了一款适合少女的化妆品。
12岁的陈德容被选中成为第一个代言人,这款产品销量破了国内外记录,而她也从此一炮而红。



15岁那年,她又在陈国富导演的电影《国中女生》中贡献了荧幕首秀。
紧接着,琼瑶因为这部电影一眼相中了这个清秀靓丽的女孩。几次上门想签约她,均被父母以“孩子年纪太小”为由婉拒。琼瑶不甘心,便和她父母定下“三年之约”,决定剧组停摆三年等她成年再合作。
与此同时,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也找上门来。
为了让她答应签约,不仅三顾茅庐以表诚意,还承诺各种好处,包括但不限于:帮她一家人搬家到香港,提供住宿、帮她入学,给她定期发放生活费…
并非空头支票,陈德容去到香港之后,邵氏没少给她砸资源。
邵氏夫妻将她力捧为“王祖贤接班人”,让她跟王祖贤一块住,二人以姐妹形象示人,借此帮她打开知名度。
此外,虽为初出茅庐的影视新人,可她搭档的全是刘德华、周星驰、刘青云等一众大咖。



拍了几年戏以后,陈德容完成学业回到台湾,接演了琼瑶为她量身打造的《梅花三弄》系列,引发了一波收视狂潮。
可谓是片约不断,好运连连,而所有以上这些,都发生于她20岁以前。朋友们,“世间美好与我环环相扣”的具象化有没有?



不止早年事业运大好,陈德容的家庭也给到了她很好的庇护,家境殷实,父母和睦,作为三姐妹当中的老幺,她备受宠爱,大姐给她当经纪人,母亲不仅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还负责为她把关合约和剧本,据说谈情说爱的戏份都得被pass掉。
她想唱歌,父母便打通关系,把她送去香港音乐教父戴思聪那里学习唱歌。上完课以后,陈德容接到了滚石音乐抛来的橄榄枝,在港乐巅峰时期出了好几张唱片。
回到台湾拍戏以后,因为《一帘幽梦》剧组连出倒霉事:萧蔷拍戏受伤,刘德凯被爆出轨,刘雪华受打击流产…

陈德容妈妈知道这些事后,或是怕晦气粘连到女儿,便再也不让她拍琼瑶剧了。


这一幕瞬间让我联想到了朱雨辰妈妈,为了让儿子不被蚊子叮,直接拿开水倒在窗外以浇死可能会招蚊子的爬山虎……
但陈德容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因被保护得来的轻松而非束缚吧,所以鲜有听到关于她叛逆的消息,倒是听说她十分依赖自己的妈妈,40多岁也会和妈妈睡在一起,而且必须脸对脸。
受宠美女的高姿态
陈的妈妈说,她为人处世粗线条,跟别人合不来,就爱粘着自己爸妈。
到底是怎么个粗线条呢?我倒觉得,与其说粗线条,不如说是相对于主动了解他人和适应更多新规则,她更喜欢让别人来配合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呈现一种对大千世界接纳度和包容度不高的状态。
表现在同事关系上,她容易闹脾气。
跟袁咏仪拍《笑傲江湖》,她会因对方明明答应带大衣到现场却言而无信和大声对自己妈妈说话而生气到主动向媒体爆料。



以及这次《浪姐》,大家也看到了,一旦不在自己的舒适区,一旦周围人没有顺毛捋,她平静不了一点儿,别说埋头练习了,搞不好还得甩脸子给队友看——“亲爱的,我有这么说吗?不然这个队长让你来当好不好?”



她还上过《我就是演员》,当郝蕾指出:“中年女演员都在演少女,那少女演什么?”
陈姐神接话:“演婴儿啊!”
郝蕾属于是撞枪口上了,因为陈德容曾当面表达过自己在这方面的坚持:“我保养得这么好,让我去演妈妈奶奶,我肯定不接受的,那简直是奇耻大辱。”



表现在两性关系上,从小不乏追求者的她结过一次婚,她因担心破坏身材而不愿生孩子,老公起初是愿意配合她丁克的,婚姻美满的那些年,她提到老公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他懂尊重人、会疼人儿。
但在她45岁那年,老公以家里还是需要继承人为由突然反悔,并于离婚后隔年便找到新人结婚生子,留她一人独自在原地凌乱。
被宠坏的旧式公主
or
来不及长大的少女
不知道你们抿出来了没,陈德容的故事特别有意思。一路坦途和高歌猛进里包藏着一些“政治不正确”,诸如“年轻貌美即一切”,诸如“母女共生影响女儿独立”。
但由于赶上了时运、踩在了风口上,她吃到了巨大的红利、得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正反馈,那些如鞋里小石子一样的东西似乎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就好像人成功了说啥都对,反正大家也都挺习惯结果导向论的。
如果没有《浪姐》这么一炸,提起陈德容,大多数人也只会觉得她是一个被时代眷顾过的好命女人而已。
可事实又证明,只要人活得足够久,总会暴露出固有逻辑的下半句。



她是吃了年轻美貌的红利,但也成了被年轻貌美困住的囚徒,她不生孩子、不敢过生日、不接妈妈类角色,只是因为不敢承认年华已去、辉煌已过。
由于打小受到家庭的庇护和各种厉害长辈的偏爱,她习惯了被给予,习惯了别人为她安排好一切、屏蔽掉一切可能的侵扰和麻烦,一路走来,她省心省力,但似乎也永远停留在了站立于精心打造的玻璃罩下尽情享受风花雪月的少女时代。
雌竞赢家也好,母女共生也好,好像会赐予你特权和无忧,可其实都是以剥夺掉当事者主体性为代价的。
“好好好,行行行,谁叫你如此美丽可爱呢,怎么着都行。”



只是随着年轻美貌逐渐流逝,相应的特权也会一一被抽走——甘心丁克的忠犬老公没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主角没了,永远钟情18岁少女的薄情观众的包容度也没了……
留在耳畔的只有:“阿姨回家吧,回家吧好不好?”
而她自己呢,貌似也是太习惯做一只精致的花瓶,一直致力于弥补精致花瓶的裂缝,而并不打算真的动起来、折腾起来,让瓶身碎掉、长出新的皮肤。与时俱进往往伴随着打碎重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来的。
所以她来这个节目来错了,或者说想简单了,可不只是来亮个相、回忆杀一波的,而是真的要动起来、要乘风破浪的,观众想看你的野心欲望、你的勃勃生机。
但问题是,动起来、挑战不可能跟她的固有信念是相悖的,一旦打破舒适区,总会有笨拙、狼狈的时候,这怎么符合一只花瓶的基本素养呢?
一旦动起来,就要调动起属于自己的动力——“我想要什么,我享受什么”,别的姐姐是想要体验、想要玩、想要赢、想要交朋友,她呢——“我想要大家顺着我,我想要不费吹灰之力获满堂彩。”
就还是停留在一株植物或一个baby的思维框架里,希望美好朝自己走来,而并没有“我动即享受”的概念,因为她缺乏独自面对不可控的勇气和经验,毕竟以前有妈妈跟着铲平后患嘛。



所以凡镜头扫过去,她总是一张苦脸和一副气压很低的样子,因为她焦虑啊,她害怕在这个满是新人新规则的环境里,越做越暴露,越暴露越虚弱,越虚弱越尴尬,越尴尬越孤独。
想必这种焦虑不是刚刚出现的,美人迟暮的日子里,她应该已经不止一次感受到了被世界夺走特权而自己又无所适从的滋味。身为当局者,这种残酷的落差她能不知道吗?
年少时排山倒海的好运和顺遂未必是好事,它会让人误以为这华丽的外在包装就是天然属于你的一部分,而来不及建构自己的内核。
待旧包装黯然失色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但又不够坚强、不敢面对,只得陷入一切依然如昨的自欺欺人里,靠保养、靠嘴硬,等等等等。
但在真人秀的镜头下、在一个无人依仗的陌生环境里,所有强撑体面的努力终将不攻自破。
“好难啊,好孤独啊。”
果然人生是公平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漏掉的人生课题迟早都得补回来。


古今中外 青史留痕 15P 陈德容 | 被宠坏的旧式大女主




历史上的今天 ( 15 ):

可点 ➠ 2025年-04月-13日 4 s 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